距離雙11過去已經有2天了,斯維特品牌策劃公司發現,沒到雙11前買家和賣家們便早已摩拳擦掌,躍躍欲試。2016年,天貓雙11交易額1207億人民幣,約占電商全年銷售額的3%,基本上相當于一個中型城市一年的社會零售總額。
對于普通用戶而言,雙11正在成為一種消費生活的文化符號,就如同“黑色星期五”之于美國消費者。在品牌策劃公司眼里與黑色星期五不同,雙11并非圣誕節、情人節這樣的舶來品。美國的“黑五”購物季起源于線下,早在19世紀末,百貨商場這種零售業態興起之后,圍繞感恩節展開的購物季活動便越來越多,品牌策劃公司得知,上世紀30年代,美國甚至由此引發了一場爭論。因為早年美國的感恩節被安排在了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,距離年終的圣誕節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而商家們往往都希望借助年尾的圣誕節形成一個更長的購物季。
中國的雙11本身就起源于線上,在這個原本被人們稱作光棍節的日子里,2009年天貓第一次推出了雙11促銷活動。當品牌策劃公司團隊成員推薦把11月11日作為天貓促銷日時,阿里CEO張勇曾笑稱,“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光棍節”。
11月11日正好處于傳統的十一黃金周和年末清倉促銷之間,換季、新年等多重因素疊加,也正是消費者購物欲望最強的時候,雙11恰好抓住了這個時間窗口。當雙11影響力越來越大,品牌策劃公司能夠為用戶帶來的價值越來越多之后,更多原本并不存在的用戶需求被激發出來,甚至讓很多原本不是電商用戶的消費者第一次接觸電商,最終口耳相傳成為中國的消費文化符號之一。